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_693





  “你们二人经常通信?”

  “算……算是吧,毕竟他有机会游历天下,而下官也很想知道各地风光,就拜托他转告沿途风光。”

  “如果你早一步来京城,倒是可以去西北当个执政官,与寇骁他们里应外合,还愁西北不平定?”李煦开玩笑道,论人选,还是魏澜更适合些,毕竟纪韩宇的身份不够,很难压制官场上那些老油条。

  纪韩宇自然知道这一点,撇开这个话题与他说起了土地改革的事情,他是李煦教导出来的官员,理念与如今官场上的官员不太相同,因此更能理解李煦的想法。

  土地改革并非是要将所有土地均分到个人头上,只是统计出一个清晰明了的数目,与户籍制度相辅相成,一方面能杜绝偷税漏税的想象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全面的掌控人口与土地数量。

  当然,李煦依旧是鼓励开荒的,现阶段百姓的投入和产出比太低了,干了一年的活,结果只能收获那么点粮食,这完全达不到他的预期。

  士农工商,阶级分明的社会里,占据最大份额人数的依旧是农,按李煦的计划,要想提高国民经济,肯定要社会分工更加明确,也更细化,所以,他接下来几十年大概都会致力于改良社会人才结构上,让大燕王朝更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。

  也多亏了有南越这个试验点,这几年李煦一步一步慢慢摸索,取得的成就还是显着的,南越能在短短几年内从贫穷发展到富饶,肯定与他的政策有关。

  不过南越只是一个郡,全国要想完善起来可没那么容易,好在李煦不急,饭要一口一口吃,事情一点一点做,有生之年,能做多少就做多少,千百年的历史进程,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走完的。

  “本王有意让你来做这件事,你也有经验,不过这几天朝廷上反对的声音挺多的,本王毕竟只是亲王,还做不到与满朝文武对抗的程度。”

  纪韩宇知道,李煦这是提醒他好好解决那件事,他犹豫了片刻,向李煦请教:“王爷如果遇上这样的事情会如何处理?”

  “那得看对那位恩师是何种态度了,要是想一刀两断,干脆趁机来个狠的,也要让天下人知道你们的师徒情断了,要是还惦记着那点恩情,干脆回报他一二,外人也无话可说。”

  纪韩宇再怎么绝情也不可能斩断恩师对他的抚养和教导之情,虽然两人道不同,感情维系不起来,但也没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。

  “恩师认定了我是小人,忘恩负义,他此来并非向外人所说的那样是想与我修复关系的,而是来训斥我的。”纪韩宇苦笑道:“小师妹因为当年的事最终没嫁个好人家,两年前因为生产一尸两命,恩师觉得,当年若是我肯定答应娶小师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,他对我心里有恨。”

  李煦很想骂一句:脑烧了吧?这也能怪到别人头上?

  “那你上哪儿赔他一个女儿去?这种莫名其妙地迁怒最是不可理喻,也讲不得道理,你想怎么解决?”

  “青穹书院的学生非富即贵,大部分最后都会入仕,学子们的出路也是恩师最关心的事情,也许我可以从中帮点忙,回报他一点,也许他就不会如此生气了吧?”纪韩宇也只是想想,朝廷官员的录用是大事,他最多只能帮忙引荐,如果干涉太多,顺王也保不了他。

  青穹书院的名声李煦也知道一点,虽然当初遇到了一的败类,但毕竟只是少数,多数学生还是好的,他眨了眨眼睛,笑着说:“不如这样,你去和卢山长达成一份用人协议,你给他们的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,正好各地缺人的很,用他们可比用别人放心多了。”

  李煦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法好,这些可都是优质实习工啊,还可以不用付工资,用得好给个职位,用不好他们还可以回家吃老本,还能给将来普及学校做铺垫,渐渐地将用人制度和学校钩挂起来,一举多得。

  如果是别人,可能还无法理解李煦的意思,纪韩宇一听就知道这是双赢的局面,当即不客气地同意了。

  他笑看着李煦,暗忖:这世上能把生意做到如此地步的恐怕也仅有顺王一人了,别的商人重利,顺王却是注重结果,他高瞻远瞩,别人想一步,他已经想了十步,永远走在别人面前,而他们,只能仰望着他过日子了。

  第363章惊不惊喜?

  “王爷,供应给匈奴的粮食是否该停一停了,如此无止境地投入,只会将匈奴人喂养的更加强悍,到时候他们兵强马壮,岂不是更要对大燕出手了吗?”有人在朝会上提出了这个意见。

  如今已经一年过半了,他们从去年冬天和匈奴开始贸易,南越运过去的大批粮食换回来了大批的牛羊和少量的战马,牛羊被李煦分到了南方百姓手中,战马则归入骑兵营,如今两万人马的骑兵营是京城最引以为傲的兵团,人人以加入骑兵营为荣。

  “双边贸易可以继续,不过粮食先停一停,夏季草原上也不缺粮食了,换其他奢侈品送去,上等的瓷器,精致的布匹首饰,什么贵卖什么,懂本王的意思吗?”

  有人不解地问道:“王爷为何执意要与匈奴人做买卖?因商队往来频繁,边境守卫也不好不放行,岂不是容易让奸细混入中原?”

  李煦看了那说话的人一眼,见是个白胡子老头,官不算大,意见还挺多,不过年轻一辈的官员基本上以李煦马首是瞻,很少会质疑他的决定。

  不等李煦解释,纪韩宇站出来回答:“仇大人是不是老糊涂了,既然敌人可以安排细作入中原,难道我们就不能从关外套取消息吗?贸易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,春季农耕时,那上万头牛可是给百姓们帮了不少忙,那战马就自不必说了,仇大人在顾虑什么呢?”

  被人骂老糊涂,那位仇大人眼皮子一番,显些气晕了过去,指着纪韩宇骂道:“你这个不孝之徒,难怪被恩师逐出师门,如此竖子,何德何能站在这殿堂之上?”

  众人事不关己地看着这一幕,余光里都偷偷看顺王的表情,老仇果真是老糊涂了,竟然敢当堂骂顺王的宠臣,哪来的底气?

  魏丞相还是比较公正的,一人教训了一句,阻止了这场骂战,“朝堂之上是何等威严的地方,岂容尔等放肆,有事出去说!”

  李煦表扬了魏丞相一句,看也不看那老臣一眼,继续说关于边关贸易的事情,“商人们进进出出确实会加大边防的责任,不过大燕不可能闭关守国,不仅是与匈奴,与其他小国的贸易也要继续,除非特殊情况,否则不会停止,还有什么问题?”

  姓仇的老臣今天估计是要跟李煦杠上了,又站出来问:“臣记得去年时,顺王彻查军费,各边军军费裁减一半之多,为何反而给西北军拨付了比往年更大笔的军费呢?西北军如今在寇将军的执掌下,他最是明白王爷的理念,难道也要学大皇子,用金钱笼络下属吗?”

  李煦还是有尊老爱幼的精神的,对这些老大人们也挺好,哪知道今天来了个刺头,也不知道是被谁指使的。

  西北建军事堡垒的事情很早就通过朝会了,经费一半由国库拨付,一半是顺王府的私库拨出去的,众人见顺王如此大度的贴补西北军,当然都点头同意了,至于为什么突然对西北军大方起来,还不是因为寇骁在那儿吗?

  顺王要花钱建堡垒保证自己人的生命安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,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给顺王面子了,何况这堡垒建好了对西北确实是有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