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_649





  魏澜有些不舒服地想:也许这样才是正常的,他当年未能雪中送炭,那仅有的一点情谊肯定烟消云散了,还能期待什么样的礼遇呢?

  第338章能者多劳

  第一次考试的成绩第二天就出来了,李煦看完成绩单,切了一条分数线,然后将考试通过的考生名单粘贴在考场外面的围墙上,引来学子和百姓的围观。

  李煦心想,将来若是将科举制度办起来,等粘贴红榜的时候,肯定是万人空巷的场景,还有那榜下捉婿的习俗,想想还挺有意思的。

  皇帝好奇地拿了头几名考生的试卷去看,因为都是些基础知识点,题目并不深奥,只要有下过苦功夫的人都能答上来,但难在这卷子知识面广,题型丰富,想每道题都答对有点困难,据说京城世家子弟中比较有声望的那几个也没能拿满分,魏家嫡长孙对外说是错了一题,但没进考场,谁知道真假。

  皇帝看完试卷问李煦,“朕觉得这样的考核方式挺好的,你为何单单针对寒门学子,而不是让所有学子都参加这个考试?”

  李煦对着皇帝总是三分真话七分假话的,“世家子弟三四岁便开始启蒙,之后十几年都在不间断的学习中,像这样的基础题是难不倒他们的,能被各家族举荐出来的后辈,肯定都是佼佼者,若是他们都参与考试,说不定寒门学子能上榜的人更少了。”

  皇帝看了看分数榜,发现确实如此,寒门与世族之间有道天然的鸿沟,世族子弟从小便有最好的夫子,能读到最好的书,用到最好的笔墨,成材的概率比寒门学子大多了。

  难怪李煦如此看重能从寒门中脱颖而出的人,那得多出色多有毅力的人才能读出成绩来。

  “你做的很好,那下一场考试准备考什么?”

  “大同小异,就是加深点难度,再加道写作题,咱们毕竟是要选人当官的,各方面都要知道一点,若是有专长也挺好,可惜一时半刻也无法一一考核。”

  李煦正想给皇帝灌输一点专业人才的概念,就听到门外传来了争吵声,他回头看了眼紧闭的大门,心想谁有胆子敢在御书房门口吵闹。

  皇帝不悦地吩咐:“去看看哪个奴才如此大胆,打出去!”

  赵公公亲自出去查看,很快就带着一名小宫女进来了,那宫女跪在地上,小声说:“启禀皇上,王夫人……王夫人说她肚子不舒服……”

  皇帝“嗖”地站起来,不等她说完就往外走,李煦一听“王夫人”这名头就知道是那位怀了孕的美人,因为这个晋升为夫人了。

  皇帝一走了之,李煦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,出宫时碰上了大皇子,他脸上的青肿还有些没散,看着挺可怜的。

  “哼,二弟一大早又进宫了,可真是大忙人啊!”大皇子讽刺李煦存心巴结皇帝,什么孝顺,什么善良,都是做给别人看的。

  “大皇兄说的是,这每日寅时就得起床上早朝实在太辛苦了,一整天还有批不完的奏折,哪像皇兄你,还能躺在家里养伤,哎,能者多劳嘛!”

  大皇子被他这不要脸的话气笑了,“哪天二弟要是能上战场杀敌才真叫能者多劳。”

  “大皇兄这话就错了,尺有所短寸有所长,人当然得在自己擅长的岗位上坐着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,就比如大皇兄您,神勇无敌,上阵杀敌这种事交给您再合适不过了,同样的,您要是在西北,不也能得一句能者多劳嘛?”李煦几乎就差明着告诉他:你不适合玩政治,还是回西北看门去吧。

  李煦这段时日陆陆续续有收到西北那边的来信,叶长青已经抵达边境了,西北的条件比他们想象的更艰苦。

  尤其是两国交界的地方,因为常年杀戮,寸草不生,连个鬼影都没有,百姓们过怕了朝不保夕的日子,总想着往内地迁,但边境不能无民,民夫要种地,要服役,打战了还要被抓壮丁,要是连人口都没有,后勤的事情谁来做?

  因此,西北强行压制着不许百姓迁移户口,但凡发现有人敢携家带口逃跑的,都以叛军论处,是要杀头的。

  而西北的种植条件非常差,南越一块田可以养活一个人,在西北,恐怕十块同样大小的田地也养不活一个人,更何况还得养活数十万的将士。

  每年朝廷拨下去的粮草非常有限,西北军一部分从外地购买粮草,一部分则从百姓粮税中收取,碰上战乱,粮税高的吓人,因此西北年年都有发生饿死的事情。

  另一边,靳管事也给李煦来过消息,大皇子入京前,曾交代心腹看牢李煦的羊毛厂,羊毛厂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,这个夏天过完就能交付订单,若是这笔交易成了,会是顺王府今年最大的一笔订单。

  但从靳管事套来的消息看,某个不要脸的人想白拿东西不给钱,甚至还想霸占他的厂子。

  李煦一点不觉得意外,西北与草原接壤,要进购羊毛太方便了,而且西北军年年和匈奴开战,如果是小打小闹,输的那方赔点钱财牛羊就完事了,大皇子完全可以让匈奴赔几千斤羊毛来,到时候,这个厂子可就是纯赚的了。

  这样的土匪行径李煦是看不上眼的,懂得经商的人都会看长远利益,就算大皇子抢走了他今年的产量,抢走了他的工厂,能吃三年红利就算他赢,他以为光靠几个霸占的人就撑起一座工厂吗?

  “对了,大皇兄,西北的棉花种下去了吗?”李煦提醒他问。

  其实相对于羊毛厂,棉花才应该是大皇子重视的东西,西北粮食产量低,不如种经济作物,用钱去别处买粮食,如果他是大皇子,只要在西北开通一条商道,专门做走私生意,准能把境外的钱源源不断地赚回来。

  “这种小事本王怎么会知道?而且西北的官员并不赞同将田地用来种什么棉花,西北粮食本就不丰,若是分一部分种棉花了,百姓非得饿死不可!”

  李煦朝他翻了个白眼,讥讽道:“你们是不是傻?棉花种好了可以卖钱买粮食的啊!”

  大皇子冷哼一声,“别忽悠人了,那点棉花能赚几个钱?西北附近粮价可不比江南,这亏本买卖谁愿意做?”

  粮价有差异是事实,李煦没有资料不好胡说八道,不过他敢肯定,种粮食肯定不是最好的出路。

  “皇兄,西北可有与外族开通商贸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