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_486





  “好!就如此办,明日本官就去与王爷提,只要王爷同意,咱们就把章程做好来。”

  众人兴奋地附和道:“咱们先别告诉寇将军,给他个惊喜,弥补一下他受伤的心灵。”

  大家齐齐笑了起来,然后被纪韩宇分派了任务,“今日王爷下聘,全城轰动,赶紧加派人手沿途维持秩序,不能有丝毫纰漏。”

  “大人放心,早吩咐下去了,沿途都有衙役开道,要不是事出突然,咱们原本还能好好规划,给王爷装扮出一条喜庆的提亲之路来。”

  “不要紧,等成亲那日再来,王爷成亲是南越一大盛事,绝对马虎不得,王成和,你去与刘总管对接,从明日起就把婚礼程序行出来,每个环节都务必做到细致无暇。”

  王成和是位年近三十的官员,平日里管着郡守府的文书章程,性格沉稳,话不多,此时不得不问:“王爷娶亲自有一套规矩,可下官并不了解啊。”

  “你不了解刘总管还能不了解吗?别忘了王爷是娶过妻的人,就按老规矩来办。”

  王成和提醒道:“大人,王爷上回成亲是娶太子妃,这怎么能一样?藩王纳妃可没那么隆重。”

  纪韩宇压低声音说:“那又如何?难道咱们王爷不配用太子的礼仪来娶妻吗?而且南越偏远,谁会在意这个?”

  “万一皇上派官员来观礼呢?”

  “那就告诉他们,咱们南越蛮夷之地,不懂朝廷礼仪,唯一懂一些的刘总管只记得当年太子纳妃时的礼节,若是朝廷不满意,请他们派礼官来指点一二。”

  这就是要耍无赖了,众人笑闹着说:“我看可行,谁让咱们南越都是一群粗俗之人呢。”

  李煦站在寇府门口,被临时抓来当媒人的钟老大人穿着一身暗红深衣,头戴礼帽,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庆,比自家儿孙娶妻还高兴。

  李煦对他说:“有劳钟大人了,本王一时也想不出比大人更好的媒人人选,只好劳动您跑一趟了。”

  自从钟家接手了南越书馆后,钟老大人的身体一日比一日好,如今也不用一直躺在床上,拄着拐杖还能健步如飞。

  他满面红光地说:“能替王爷做媒,是下官的福气,你别忘了给媒人礼就好。”

  能替李煦做媒,钟老大人倍有面子,往后别人提起他,想到的肯定都是好话,否则怎么会被王爷选为媒人了,能替王爷做媒的,必定是德高望重之辈。

  “好了,吉时到,两位请入门吧。”刘树在一旁提醒道,按理提亲这种事顺王是不用亲自来的,但为了表示对妻子的看重,他亲自来了。

  不过在外人眼里,只当他是放心不下寇将军才亲自来,否则寇将军一怒之下阻拦了提亲怎么办?

  寇老太爷亲自将顺王迎进门,他最近也是春风得意,书院的建设已经到了结尾阶段,等来年开春就能开始招生了,如今谁见了他都喊一声“寇山长”,这称呼可比老太爷好听多了。

  不过再怎么得意,他今天都笑不出来,脸上勉强挤出虚伪的笑容,看着比哭还难看,外人不知内情,他可是知道的,这位哪里是要给寇三娘提亲哟。

  一路进到大厅,外头的聘礼也有下人抬进院子,将院子挤得满满当当的,其他人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,于是不少人爬上墙头围观,还有爬上树的。

  刘树亲自唱了聘礼清单,他声音清亮雌雄不变,唱的抑扬顿挫,每样东西从他嘴里说出来都能引起围观人群的惊呼。

  “王爷太舍得了吧,这聘礼就是娶太子妃也不过如此了。”

  “你怎么知道娶太子妃该下什么聘礼?说不定比那还隆重呢。”

  “谁能想到短短三年,王爷就积累下如此大的家业,当年他刚来南越时,可是连落脚地都没有呢,还要借住在寇家。”

  “咦,你们说,王爷是否就是那时候与寇三娘结下不解之缘的?”

  众人回忆了一下,那时候寇三娘刚嫁出去,按理是没机会见到王爷的,但谁说得准呢?

  不对!“瞎说什么呢,王爷与寇三娘那是假的!假的!哪来的不解之缘?”

  虽然大部分人都看好王爷和将军的爱情,但总有人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,希望王爷的心上人是名女子,那才是正常的人生啊。

  李煦递上自己的庚帖,老太爷一脸不情愿地接了,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份密封的庚帖递过去,半途又收回手,神色凝重地问:“王爷可想好了?这庚帖交换了也就代表婚事定了,王爷再想反悔可来不及了。”

  李煦笑着拱手:“还请祖父大人成全!”

  呸!婚事还没定呢,居然改口叫祖父了!太犯规了!老太爷不承认自己听到这声“祖父大人”无比舒爽骄傲,从今以后,他也是皇亲国戚了呢!

  如果嫁的真是寇家姑娘就完美了!

  李煦伸手把寇骁的庚帖抢过来,塞进自己怀里,一旁的钟老大人狐疑地想:互换的庚帖不是要媒人过目吗?而且不是还要合八字吗?难道王爷想自己找人合八字。

  大户人家确实会这么做,一来怕媒人做手脚,二来也是为了显示自己对女方的看重。

  而且王爷跳过了纳采和问名,直接带着聘礼上门,显然是早与寇家商议好的婚事,等合完八字,就能下聘书了。

  钟老大人还在想王爷会找哪位得道高人来合八字,结果很快就看到了,瑞金寺的方丈大师大步走进来,对在场各位施礼问安,然后就见王爷和老太爷同时将庚帖递给了方丈大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