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_404





  车队里有两辆马车,随行的还有几匹矮脚马,十几个护卫,丫鬟奴仆好几个,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行。

  敲开了一间有着大院子的房舍,留着山羊胡的书生礼貌地问道:“叨扰了,我家老爷要去南方,路过此地,想借宿一宿,不知方不方便?”

  那农夫见他们穿着富贵,又言行有礼,便高兴地将人接进院子里,说:“贵客来临,令小院蓬荜生辉,不过家中也只有房屋三间,住不下这许多人,要不分散住到邻里家中可好?”

  “那就有劳乡亲安排了。”书生从兜里掏了一大串铜钱递过去,“劳烦乡亲烧些热水做些热食,我们夫人小少爷一路劳累,想用些热的。”

  “这您放心,一定给您办妥,也正巧遇上秋收过了,家中存粮有余,您就是想吃白米饭也是有的。”

  “之前一路走来,就见到处是丰收景象,给老乡贺喜了。”一个穿着月白色长衫的青年走上前说道。

  那农夫哪见过这等俊朗的公子哥,顿时笑开了花,“哟,这位一定是贵人老爷,真是玉树临风,不知几位打哪来到哪去啊?”

  青年笑着反问道:“老乡的官话说的很好啊,我记得以前这一带只说方言的。”青年又用方言说了句话,对方立即接上了,用方言说:“原来真是老乡啊,如今南越人人都得学官话,这是顺王规定的,学会了能有奖励呢。”

  提起顺王,青年眉眼都带着笑,“原来如此,此项政令极好,多年未回来,南越的变化真大啊。”

  “这算什么,您再往南走一段,路过那卢墩、桃源二村,变化才真叫大呢。”

  “哦?为何?”

  “自打这两个村子种了王爷给的辣椒和棉花,可富了,明年我们家也打算多种十亩棉花,一年的进项能给家人多做几套新衣裳呢,存几年钱就能起几间大瓦房了。”

  “那确实好。”

  等几间屋子收拾干净,青年去马车旁扶了母亲妻儿出来,小声与他们说着话,看着就是其乐融融的一家子。

  等用了热水洗漱,吃过热腾腾的菜肉粥,天色也晚了,青年将家人安顿妥当,这才和师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。

  “大人,咱们这一路走来,看到的都是民生啊,您为何不走闽州那条路,顺道去拜访顺王呢?有他指点一二,咱们在岭南也能更快站稳脚跟。”

  乔安摇摇头,“如今咱们明面上是赵氏派系的人,走的也是赵家的关系,怎敢去叨扰王爷,徒增事端,有事还是书信往来为好。”

  “那您真要给赵家做耳目?”

  乔安笑了起来,“师爷想多了,这不过是钓鱼的饵罢了,至于到时候送什么消息给他们,有王爷操心,咱们只管送就是了。”

  “如此一来,咱们两头逢源,倒是好事一桩啊。”

  乔安叹了口气,“换做数年前,本官怎么也不会做这等事情,就像本官怎么也想不到堂堂一个皇子敢草菅人命一样,都是时事所迫,将来就算要承担一世骂名也值了。”

  “大人也是为了这天下百姓。”师爷安慰道。

  乔安却笑着摇头:“可没敢想那么远,不过是为了能帮顺王一把而已,你也看到了,顺王执政清明,百姓安居乐业,如若他能上位,本官死也瞑目了。”

  “对了,刚才老乡说的辣椒和棉花,赶明儿咱们也去看看,如果好种,也引到岭南去,辣椒先不说,棉花可是好东西。”

  “是,王爷送您的棉袄可暖和着呢。”师爷低声笑起来。

  ******

  过完秋收,李煦与寇骁也乔装出行往南走了,带上了钱林等十几名随从,轻车熟路的边走边观察民情。

  钱林上回来南越是坐船,还是第一次探访南越乡镇,越走越心惊,南越何时变得如此安稳祥和了,早几年只听说这边缺衣少粮,海贼肆虐,百姓们过的并不比岭南好多少。

  上行下效,官府要推广一项政令只要上下一条心,严格推行到底,再加以利诱,百姓的行动力是很强的。

  其实让李煦来看,闽州城附近还算不错,但深入外围的村镇就还是破破烂烂的,只是刚获得了丰收,百姓们脸上挂着喜庆的笑容,才让人觉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。

  过完了秋收,许多地方都开始组织役夫清理路面了,水泥路一时半刻不可能村村通,但李煦让工匠做了不少压路机,清理好的路面倒上泥土碎石,用压路机压一压,也比原来的烂泥路好走的多。

  这些压路机被分散到各地,哪个村镇要用就借去,只要组织人手修路就行,泥土碎石山上河边就能挖到,不用花费什么本钱,因此村民也很乐意修路。

  不过如果是住在深山里的小村子,有压路机也很难修路,毕竟山路十八弯,而且距离又远,想修好一条路可不容易。

  如今南越人口还是不多,李煦鼓励小村子合并成大村镇,也鼓励山中零散的村户搬离原地,到人多的村子入户,但这时代一个村子基本就是一个大家族,并不喜欢接受外来者,因此这项政令推行的并不顺利。

  李煦与钱林聊天时提到这事,后者想了想说:“宗族宗旨高于律法是普遍存在的事,在一个大家族中,族长的话比圣旨还管用,为了保证宗族的团结和凝聚力,他们不止排外,甚至不许与外族通婚,久而久之,这个家族只会越来越腐朽落后。

  但要改变百姓的这个观点并不容易,女子出嫁要靠娘家撑腰,男子出门也要靠家族子弟相互帮助提携,人到老了,若是没有子女赡养,还有宗族庇护着,族人能给他们带来好处,因此他们乐意受此约束,如若没了宗族祠堂,人就仿佛没了根。”

  钱林是罪犯之子,没有家人族人,自然是羡慕能群居一起的大家族,哪怕族人之间有磕磕碰碰,哪怕族规苛刻残酷,他也愿意,总比他这样无根可寻的好。

  李煦点点头,这是千古以来的文化传统,要改变不容易,他想要的也不是彻底改变,而是要让国家律法高于宗族族规,让他们别一遇到自家人犯事就来一句:家丑不可外扬,然后就自己处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