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_210





  第126章你乐意就好

  等陈管事第二日找到寇骁面前,将来意说明后,寇骁却直接反驳了,“新式的农具很早以前王爷就命人张贴图纸出去了,铁匠铺里有售卖,既然王爷说不能送给我们,那就派人去买就是了。”

  陈管事脸色难看地说:“将军怕是不知外头卖的农具的价格吧?依咱们寇府的土地数量,要买得花好几百两银。”

  寇府原本也有铁匠,但前几年寇家军实在过的艰难,寇骁便将府里的铁匠全归入了军营,专门给寇将军打造武器去了,以至于寇府连根针都要外头买。

  这种事还没法对外人说,毕竟寇家军姓寇。

  “别在这儿磨蹭了,农具谈不上多贵,这点钱该花还得花,而且得抓紧,否则再过段时间有钱也买不到了。”

  陈管事心里一惊,想想也明白确实如此,得不到农具的人家很多,而且这些人家拥有的田地也多,肯定是要买农具的,去的晚了,说不定真买不到了。

  但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拿钱出来买,王永连就是其中之一,他朝心腹下属抱怨道:“王爷这是何意?我王家虽是商户,但每年缴的税也是最多的,凭什么有好事就撇开我们?”

  “可能是因为农具不够吧,南越的农户何止一万户,王爷就是有金山银山也不够白送的,何况他之前还送给每人三两盐,光是盐,王爷就送出去了几十万斤,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啊,老爷您敢想吗?”

  王永连也被这个数字惊呆了,“你们说,王爷的盐和铁是哪来的?外头说王府有盐田,王爷会一种非常便捷的方法晒盐,但谁也没见过,也不知盐田在哪,如果真有,为何其他地方没听说过这种方法,只有顺王会这可能吗?”

  “除此之外也别无解释啊。”下属心里对顺王是敬服的,撇开修路建码头,光是送盐送农具,王爷就该万民敬仰,但他不敢说,甚至不敢表露出来。

  王永连却不信,他觉得顺王肯定有其他宝藏,也许是韩家留给他的,或者是在海外有仙岛,王府急着造船出海,未必不是这个原因。

  想到那几艘巨大的海船,王永连羡慕的眼睛都红了,他也是做船运生意的,有几十艘货船,但都是跑内河的船,那船停在码头时简直渺小如沙粒,如果他也能拥有顺王那样的大海船,那船运的生意就能做到天南地北去了。

  可惜上回没能将女儿送出去,否则他也能和王爷攀上一点关系,想要合作就容易多了。

  “老爷,官府发告示说,七月还能再种一季水稻,到时候会教新的播种方式,咱们如果要跟上,不仅农具要买,粮种也得先买齐,看这样子,官府发的粮种肯定也不会关照到我们。”

  王永连气笑了,“你说这也怪了,以往官府有好东西好事总会先顾着权贵或者富人,怎么到了顺王这里,就先顾起贫农了?就算让他们都种上地,收成能和咱们比?”

  下属也是贫民出身,心道:这更说明王爷仁慈爱民啊,吃不饱穿不暖的不都是贫农阶层么?从未听说哪家权贵会因为没米吃饿死的。

  但这话他不敢说。

  “老爷我算是看明白了,这顺王来到南越是想做一番大事业的,你瞧瞧,如今郡守府雷鸣都快说不上话了,全听一个年轻书生的,而他不过是顺王府邸的一条狗罢了,再说寇家军,寇将军也不知是中了什么邪,也对王爷顺服的很,我看啊,明年这寇家军就得改成王府私兵了,若整个南越都在顺王掌控中,那我这毕生的努力可就白费了。”

  “属下想不明白,顺王此举对老爷有不利的影响吗?”

  “蠢货。”王老爷骂了他一句,“你当顺王是省油的灯吗?观他近来的行事作风,就知道他野心勃勃,为了修路,他骗我们买了高价水泥,你当大家都是傻的吗?不过是为了落个好名声且不得罪顺王罢了。”

  “那您怎么还买了最多?”

  “那点钱不算什么,王爷建了码头肯定是为了海运,我早听说了,海外有仙岛,岛上有金山银山,甚至是长生不老的秘方,如果能搭上王爷的船,咱们也能分一杯羹了。”

  南越靠海,这种传言一直都有,只是敢于出海寻岛的人几乎都没有回来,至于金山银山更只是一个传说,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呢。

  ******

  新王府开始动工了,除了王府原有的施工队伍,城里有不少百姓自发来帮忙,还有许多是工厂员工的家属,连七八岁的小孩也会来帮忙搬砖,可把李煦感动坏了。

  想他小时候,那时候人与人之间还没那么冷漠,邻里关系处的好的比亲人还亲,一有事都是相互帮忙,等大家都住上高楼大厦了,邻居反而成了该防范的隔壁老王,见到人都未必能喊出名字。

  李煦把那些搬砖的小孩叫到跟前,问他们:“你们平日在家都做些什么?”

  有的说在家帮忙洗衣做饭,有的说在家喂鸡喂鸭,现在还要打猪草喂猪,也有的说要照顾弟妹,总之,就没有一个闲着的。

  “那你们来这儿帮忙了,家里人可知道?家里的事情谁做?”

  “我们……小人们只是顺路来帮忙的,干一会儿就回家了,您瞧,我们的竹篓就在外头,猪草打好了,野菜也都挖好了。”

  李煦顺着他们的指示看过去,果然看到了一堆竹篓簸箕之类的,都是来帮忙的人带来的东西,还有路人看到这边的动静,放下东西过来帮忙的。

  李煦让人去做些点心来分给大家,那些个小孩还额外给了一串葡萄,看着他们珍惜的吃了几颗,然后把剩余的都收好,显然是要带回家去的。

  他对贺遵说:“这样的孩子很可爱对不对?”

  贺遵看着汗流浃背却一脸兴奋的孩童,撇开脸说:“您记得吗?您这个年纪的时候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学骑射,每日忙的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,那时候您说,如果能做个普通人家的孩童就好了,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,现在您还如此觉得吗?”

  李煦没想到原主还有这么天真的时候,苦笑着摇头,“好与不好并非是这么比的,当年本王羡慕他们的自由,他们更是羡慕本王的权势与富足,人总是奢求自己没有的东西。”

  这时,赖三领着食杂铺的伙计来送吃的,他亲自拿了一个食盒递给贺遵,“穆侍卫,这是给您和王爷准备的包子馒头,您尝尝。”

  食杂铺的生意越来越好,但赚的钱并不是最多的,赖三曾经的伙伴都随商队去外地了,只有他还留在闽州,管着食杂铺、旧王府和西郊工厂的大食堂,等于是管着上千人的吃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