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_146





  李煦自己也说不清,他缺人,什么方面的人才都缺,所以哪怕是打杂的也要收一些。

  但有几点是肯定不能要的,“如果是恶劣之徒肯定是不收的,需得人品端正,不过这些从一张纸上也看不出,所以等面试再细看。”

  雷鸣和十个文吏同时陷入迷茫中,暗忖所以,王爷您找我们来到底是干什么的?

  雷鸣都要以为顺王故意找他来找茬了,这几箱简历,每张细看过去,怕是要看到天明,他年纪大了熬不了夜啊王爷。

  “咳,各位将看过的简历做个汇总吧,如匠者,木匠分一批,铁匠分一批,如此类推,如是文士,则按学识分等级,其他无特长者,就按年龄分一分吧,如此更一目了然。”

  这活简单,文吏们平日里也多是做统计核查的工作,有了任务就开始分工合作了,雷鸣官级大,没人敢分任务给他,他就自个抢了一迭来看,先看到简历的格式,觉得既新颖又明了,尤其是过往经历那一行,清楚的写了这人做过的比较有成就的事情。

  例如这一份,是个二十五岁的落魄学子,因无人推举,无法出仕,只能在乡间教学,他五年间一共教了一百三十名学生,这其中有个人成功被县衙录取做了一名记录文书的小吏,这也成了他此生最大的成就,被写在了这张薄薄的纸上。

  还有一名三十八岁的男子,父母俱亡,无妻无子,鳏寡之人,过往经历也简单,就是一直在乡下种田,但据他所写,他凭一人之力可以耕种十亩水田,如果是真的,那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农了,可以招来问一问农事。

  雷鸣突然间就明白了李煦的用意,他大概也是这样,看到人之特长才能知道用在哪里,说不定还真能挖到几个宝。

  到了子时,李煦给每人分了一碗馄饨,那是当地人没有吃过的,用麦粉擀制的薄面皮,包上捶打q弹的瘦肉馅,用鸡汤做底,汤里撒了虾皮和紫菜碎,鲜美非常。

  南越人很少吃过面食,雷鸣家中富有,天南地北的东西是吃过的,但很多食物长途跋涉运回来,不知道怎么处理,做出来的食物也不好吃,这馄饨听雷阳说起过,想来是北地常有的食物。

  一碗热热的夜宵下肚,雷鸣开始犯困了,不过看大家都没动静,他也不敢提先回去,只能撑着眼皮熬。

  他突然想起了十几年前的事,那时他刚得重用,处理着南越的大小政事,每日也是孜孜不倦地批示公文,家中的油灯总是亮着,不知烧了多少壶灯油。

  那时的他以为凭自己的本事肯定能把南越治理的井井有条,可哪怕他殚精竭虑,所做的也没让南越富有起来,反而要靠家族贴补财政,久而久之,雷家中愿意经商的人越来越少了,只有雷阳依然走南闯北,撑着族中的庶务,其余人却要求入仕为官。

  他想要壮大家族,想要雷家如同世族那般体面地传承下去,自然不可能一个人在官场,于是他利用职权把亲兄长调任为郡丞,还有几个要职也用了雷家人,年轻不顶用的就下放到各县做个小官,如此一来,雷家在南越隐隐成为第一大族的趋势。

  寇家名望虽高,但子嗣凋零,到了这一辈只有一个寇骁,等他安排寇骁娶了雷家女,再过几十年,这南越就可以改名换姓了。

  没想到就在他沾沾自喜的时候,南越来了位封王,原本欺他年轻,初来乍到不敢作妖,哪知道人家跟自己不是一个层次的,寇骁那刺头说制服就制服了,随便一个手段就把自己拿捏住,这样的主子哪是自己敢欺的。

  “雷大人困了就先回吧,不过您耽搁了一个月的政务,明日可要早卯,不能再窝在家里躲清闲了。”

  雷鸣回神,面部抽了抽,什么话也不敢说,行了礼就离开了。

  李煦在凌晨三点也去睡了,出门在外总是累的,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床,起来一问,那十个文吏竟然还在书房里忙着,这会儿正准备吃午饭。

  李煦大吃一惊,跑过去看了下,几箱子简历已经看完了,他们正打算把每个人汇总后的条目再进行统计,真的是非常尽心尽责了。

  李煦给了每人一两赏钱,还附赠一袋从海边带来的紫菜干,然后赶他们回去休息。

  第101章招聘

  文吏们揣着赏钱乐滋滋地出门,感慨道:“这种活若是每个月都有就好了。”他们每个月的月俸也没有一两,南越官员的俸禄以粮食为主,搭一点银钱,像他们这样的小吏,每月的俸禄只够养活一家五口,还得勤俭持家才够,所以李煦给一两赏银真的是很慷慨了。

  李煦把面试的地点定在旧王府,他在这里建了个办公室,不方便在家里处理的事情就带到这里来。

  整理过后的汇总表一目了然,李煦为了提高效率,还从郡守府挖了十几个面试官来,组成一个临时的招聘团队,专门面试专业人员,如钟水清,就负责面试有经验的农夫。

  钟水清正在田间忙作,被衙役请来时双腿的泥还没洗干净,见到李煦激动地说:“王爷,王爷神了,您种下去的那些水稻都成活了。”

  李煦心想,会活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?

  钟水清大气不喘,高声道:“而且您知道吗?这才一个月,竟然抽穗了,天啊,短短一个月竟然抽穗了,如此一来,到了夏天,这批水稻就能收割了,这简直太神了。”

  李煦听他这么说心里也高兴,这还只是单改进一个育苗的方法,等配上更先进的农具,一年两季水稻是少不了的,至于产量的提升,他也没办法变出杂交水稻,只能让他们一次次留出最好的种子,从基因改进质量。

  “既然方法有用,钟大人就和这些人一起探讨探讨耕种之术吧,若是觉得有用之人就留下来。”李煦把分到“农”那一类的简历表塞给他,鼓励道:“一人计短二人计长,多讨论讨论总有益处的。”

  钟水清正处于激情高昂的状态,当即就让人把这些人拉到一个办公室,关上门开始面试。

  其他十几个面试官大致也明白了自己的用处,二话不说领了人去专属办公室干活去了,人太多的就分几批进行,李煦给每一类别的人才都定了标准,是木匠起码要制作出一个象样的木制品,再以其精细程度划分等级,不同等级的木匠可以分派不同的活计,享受不同的待遇。

  纪韩宇也参与了面试,李煦把那几百个识文断字的士子交给他,让他选些可用之才填补雷家子弟罢免后的岗位,再选些年轻有天赋的学子跟在他身边学习,作为下一批官员候补。

  这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度,人才靠的是推举引荐,李煦目前也没有一套完整的人才选聘制度,只能先选些人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。

  至于剩下的,水平一般却又识字的,可以分到各地做个账房,或是留在闽州教他的员工识字,当然,前提是他们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