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_105





  “先听听他的意图吧,若是他要出馊主意,咱们拼了这条命也得阻止了,可不能让他乱来。”

  “怕就怕他自以为是,不听我们的劝啊。”

  “咱们人微言轻,让寇将军去说。”

  “对对,有寇将军在,不怕。”

  很快,他们从镇上找来了四个白发苍苍的老农夫,直接将人从田里叫了回来。

  李煦见到来人,站起身迎接了几步,免了他们的礼节,说:“让几位老丈人抽空来一趟,是本王想了解下南越的农事,多有叨扰,还望见谅。”

  四位老人家原本正在田里忙做,被拉到这里来确实有些不乐意,但听说找他们的是王爷,他们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,当然不敢拒绝。

  路上,官员也给他们提了醒,让他们见到顺王时别乱说话,实在不知该怎么回答就推脱过去,更不能随他说什么都应承下来。

  见到顺王如此谦逊有礼,老人家们也稍稍放下心了。落座后,李煦开门见山地问:“本王见大家都在翻田,可是要开始播种了?”

  “确实如此,这几日雨水稍停,大家都忙着把田翻一翻,灌上水还要踩泥,等滋养几天就可以下种哩。”

  “可是直接将谷种种到田里?”

  “是呀。”大家听他这么问,心想这位王爷果然不懂农事。

  “那不知一亩田年产多少粮食?”

  一位老农挺直腰板回答:“这收成一来看老天爷赏不赏脸,二来看耕作的勤不勤奋,若是二者皆好,亩产能达到四五百斤,若是老天爷作妖,颗粒无收也是有的。”

  “那普通水平呢?”

  “一般亩产三百斤是有的。”

  太少了,这和李煦事先所想的差距太大,“一年能收几季?”

  “王爷为何如此发问,一年自然只能收一季,不过秋收过后,我们会在田里种些豆子、芋子之类的,这日子,只要没有天灾还是温暖有余的。”

  “南越气候温暖,为何稻米只种一季?”

  “这……”大家互相看看,不明白怎么回答这个问题,自从有人耕种以来,不都一直这样么?

  钟姓官员犹豫着问:“王爷怕是不知道,土地种植粮食后肥力下降,需要养一养才可继续耕种,否则粮食也长不好的,据下官得知,北地有些贫瘠的土地甚至要种一年休一年,南越情况算好的了。”

  李煦不好说自己的想法,给四位老农各送了一份礼物就让官员将他们送走了,他独坐沉思了许久,然后问:“府衙可有试验田?”

  “何为试验田?”

  “就是给你们试种的田地,归官府所有的。”

  钟姓“哦”了一声,回答道:“往常都是借寇府的田来试种,寇将军大方,并不计较这些。”

  “那你们试种的结果如何?”

  说到这,大家就有些尴尬了,“只是试着改进了几项农具,虽大有利益,但成本太高了,百姓们置办不起。”

  李煦了然,现代农具大多数都是铁器,以国家对铁的严格控制和它的稀有程度来看,价格肯定是很高的,要想让百姓们家家户户用上铁农具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  “衙门里可有会种田的人?借本王几个人用用。”

  三位官员面面相觑,不过这点小事不算难,他们三自告奋勇道:“王爷有事就吩咐我们即可,种田我们还是会的。”

  李煦点头,他们三个领头羊能亲力亲为再好不过了,而且他们识字,试种过程中的记录都可以一一写清楚。

  “那好,先回城吧,时间紧迫,我们得赶紧将第一批秧苗培育出来。”

  寇家给官府的试验田是一整座农庄,就在城门外不远处的山脚下,位置很好,李煦他们抵达的时候已经是午后,一行人饿的饥肠辘辘。

  山庄里平日都有庄头和佃农,得到消息后就先置办了一桌酒菜,用的都是山庄里自产的东西,做法不得当味道也不好,李煦吃的不顺口,但也没表现出来。

  饭后,李煦让人拿了粮种来,分作三个桶泡种,他不知道该用多少水,泡多长时间,也不知道该用温水还是冷水,干脆都试一试。

  三名官员跟在他左右,见他要泡种,自告奋勇地代劳了,“去年我们也试过将粮种泡过再播下,能缩短发芽期,王爷想做什么只管吩咐就好。”

  李煦点头,这些事情他确实做不好,接下来的几天,他直接住在农庄里,亲自监督着人将泡好的稻种撒进事先处理好的田垄里。

  “王爷,种子如此密集,长出来就扎堆了,不是这么种的。”大家语重心长地劝说。